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信息
李安晋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主任
张瑞革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
李雪英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战火纷飞,外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充满误解与隔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宋庆龄以其独特的身份与担当,为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打开了一扇通往红色中国的大门,助力《红星照耀中国》问世,让世界得以窥见中国抗战的真相。
斯诺题赠宋庆龄的签名照
1931年9月,斯诺应纽约《先驱论坛报》之约,请求采访宋庆龄。据斯诺后来回忆,在这次采访中,宋庆龄向他深入介绍了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及其领导的革命的性质,揭露了蒋介石在“反共”旗号下对“三民主义”的背弃,也解释了她所以会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是因为相信在当时中国的各种政治力量中,只有共产党真正为占人口大多数的穷人谋福利,是中国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希望所在。
在斯诺眼里,宋庆龄不仅是言论上的巨人,更是行动上的巨人。在她的感召下,斯诺也参加了宋庆龄为营救共产国际在华情报人员牛兰夫妇发起的声援活动。宋庆龄的言传身教,使年轻的斯诺对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有了崭新的认识,按照斯诺自己的话说,“通过她,我体验到了中国的美好思想和感情”“及时认识了宋庆龄,我领悟到了中国人民有能力从根本上改革他们的国家,并且迅速地把地位很低的中国提高到凭其历史和众多人口在世界上应占有的地位。”
1936年,斯诺出版了他主持翻译的中国现代作家的小说集《活的中国》,在扉页的献辞中,他这样写道:“献给宋庆龄,她的坚贞不屈、勇敢忠诚和崇高的精神,是‘活的中国’的卓越而光辉的象征。”
斯诺编译《活的中国》及其扉页
1936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难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当局对共产党领导的陕甘边区实行严密封锁,严禁外国记者进入,试图掩盖边区军民的抗日壮举。斯诺当时担任《先驱论坛报》等多家西方媒体的驻华记者,他早已不满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渴望深入边区,探寻中国革命的真实面貌。
这年春天,斯诺通过友人向宋庆龄表达了前往陕甘边区采访的愿望。宋庆龄深知,让世界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边区的真实情况,对于争取国际支持、推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至关重要。同年6月,斯诺通过宋庆龄搭建的秘密交通线,从北平出发,绕道郑州前往西安与马海德会合,最后平安抵达了中共中央驻地保安。
1936年,斯诺在保安采访徐特立(左一),黄华作翻译(左二)
1936年,斯诺在陕北
斯诺赠宋庆龄的陕北采访照片。左为毛泽东,右为周恩来
在陕甘边区,斯诺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深入红军部队和边区百姓之中,亲眼目睹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斗志与边区军民的团结抗战景象。他将这些所见所闻一一记录,形成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红星照耀中国》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但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了解仍局限于国民党的片面宣传。此时,斯诺已完成采访回到北平,开始着手整理采访笔记,准备出版书籍。然而,国民党当局对涉及共产党的出版物百般阻挠,试图封杀关于边区的真实报道。宋庆龄得知斯诺的出版计划后,立即给予大力支持。她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联系香港的进步出版商,为《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寻找安全渠道。
斯诺赠宋庆龄《红星照耀中国》的扉页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斯诺随即赠书宋庆龄,他在扉页上亲笔题写道:“送给勇敢的革命家庆龄同志,你是中国第一位鼓励我写作此书的人,而且是此书的第一位读者。书中有不妥之处请见谅。”1938年2月,该书中文版以《西行漫记》为书名在中国出版。英美等国的反法西斯力量籍此开始关注中国共产党人在远东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作用,国统区的青年学生和海外华侨更是从中看到了中国抗战的希望和民族复兴的前景,纷纷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年仅32岁的斯诺凭此书一举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作家和记者。
《西行漫记》出版后,国民党当局下令查禁,但在宋庆龄等进步人士的保护与传播下,该书仍以各种形式在民间流传,让更多中国人了解到边区的抗战真相。同时,英文版《红星照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先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的重要窗口。
1939年,宋庆龄与埃德加·斯诺在香港讨论“工合”运动
1938年6月,宋庆龄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其宗旨之一便是“向世界报道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争取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在国际友人的推动下,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在武汉成立。当年秋天,斯诺夫妇赴马尼拉筹组菲律宾工合委员会,在募集资金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
1940年12月,斯诺夫妇在上海合影
1941年,斯诺因如实报道皖南事变真相,被国民党当局驱逐出境。临行前,宋庆龄在香港会见了他,对他说:“你的笔是有力量的,它为中国的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理解与支持。无论你走到哪里,中国人民都不会忘记你为我们做的一切。”
同年3月6日,宋庆龄致函美国援华会执行秘书米尔德里德·普赖斯女士,将斯诺作为保盟的创始人介绍给她,希望她为斯诺在美国提供宣传保盟的机会,信中说:“如果在援华会主持下他有某些讲演的机会,我们将很感激,他能向美国公众说明同盟的目标和活动。”
1972年 6月,宋庆龄撰写的《纪念埃德加·斯诺》 一文的英文打印稿
宋庆龄为1980年出版的《斯诺在中国》 一书题写书名
1972年6月,宋庆龄撰写了《纪念埃德加·斯诺》一文,她把斯诺称为“致力于中美人民友好的不知疲倦的活动家”。正像宋庆龄在致斯诺夫人洛易斯·惠勒的唁电中所说的那样,她与斯诺40年的坚强友谊,象征着中美两国人民在正义事业中的互相支持。
部分内容和照片来自北京宋庆龄同志故居、中国福利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