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更多信息

中心领导
中心领导

李安晋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主任


中心领导

张瑞革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


中心领导

李雪英

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副主任


你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故居新闻 > 新闻详情

承历史古风貌 显时代新气象——北京宋庆龄故居修缮记

2019年9月底,故居东大门上方的匾额“宋庆龄同志故居”七个金灿灿的大字,在金秋艳阳的照耀下分外鲜亮庄严。宋庆龄故居经过近一年的闭馆修缮,终于完成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最大的一次保护性修缮工程。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焕然一新的故居又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双喜临门,以更加昂扬的文化自信讲好宋庆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

      

            

(一)

北京宋庆龄故居坐落在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后海北岸,始建久远。有史可考于清康熙年间,为首辅明珠的府邸花园;乾隆年间被和绅霸占为别院;嘉庆四年,宅邸按王府建制改建为成亲王府,经嘉庆帝特准花园中引入御水,成亲王永瑆特修建一座“恩波亭”,以谢皇恩;光绪年间,宅院成为第一代醇亲王奕譞的府邸花园,后由第二代醇亲王载沣继承,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1949年9月,载沣将醇亲王府包括这座府邸花园一同卖给国家。

 

 修缮后的扇亭


   修缮后的听雨屋

  

     修缮后的长廊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计划为宋庆龄在北京修建一处住所。1961年,周恩来总理受党和政府的委托,亲自筹划,决定藉此王府花园,葺旧更新,在原来主体建筑西,接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两层主楼,作为宋庆龄的住所。    

     

宋庆龄生前住所——主楼

主楼入口      

1963 年4月,宋庆龄迁居于此,共在这里工作生活了 18 个春秋,直到1981 年5月29日逝世。在这里,宋庆龄接待众多国内外政要嘉宾等。园内一草一木、一屋一廊,都寄托了宋庆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极深的感情,庭院内的国旗杆是她特意要求竖立的,每逢重要节日必定要升国旗…… 1981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予宋庆龄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同年 10月中央决定把此处住所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同志故居”。

 

庭院内的国旗

(二)

故居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文物古建筑面积约 3380平方米。主要有长廊、恩波亭、南楼、听雨屋、扇亭和濠梁乐趣、畅襟斋两大厅等王府原建筑。

从明珠宅邸到宋庆龄故居,这里见证了满清王朝从辉煌走向没落,见证了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70年辉煌岁月。它是历史和时代的实物佐证,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由于年代过久,一些基础设施损坏较重,有些文物古建外表出现裂缝,墙内木质结构已经腐朽。2013年,主楼的檐瓦由于冻融和木腐朽造成脱落,故居管理中心筹集资金进行了局部紧急维修。2015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宋庆龄故居长廊、恩波亭、扇亭抢险修缮工程立项的请示》当年9月,工程正式启动。首次工程包括长廊、恩波亭、扇亭工程规模273平方米,投资200万元,历时6个月时间基本完工。第二次工程2017春启动,包括后小长廊、竹林贵宾室,工程规模111.3平方米,投资85万元6月初完成。这些都属抢险修缮工程。

然而,从宋庆龄搬进这座王府庭院的上世纪60年代初,到2018年半个世纪以来,庭院古建均未进行过系统的、结构性的维修维护。“畅襟斋”大厅为例,由于其顶部梁架曾做过加固,但因加固方式不合理,加重了顶部的梁架受力,加快了开裂损毁速度。专家指出,这些情况的存在,会随着毁损变形情况的加剧产生恶性循环,对古建筑的正常使用和保护极其不利。园内建筑油漆彩画脱皮爆裂,门窗和装饰部分严重缺损断裂,也是文物建筑遭到破坏的一大问题。


故居艾多主任检查工程情况

修缮中的“畅襟斋”大厅


除此之外,地下管路腐蚀严重,出现跑水,房基受到浸泡;湖帮变形松动,局部坍塌;路面隆起龟裂;电路管线老化,临时管线。所有这些都直接威胁着文物古建乃至整个故居的安全,局部维修已不能解决问题。

20185月,国家文物局批准、财政部拨付故居古建修缮资金1088万元。7月24日,故居古建修缮工程采购文件在中央政府采购网和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公告,公开招标。8月20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组织召开宋庆龄故居文物古建修缮工程评标会,15家建筑企业参与投标,最终北京首华建设经营有限公司以第名中标。故居全面古建修缮正式展开。

此次故居全面古建修缮工程项目较多,包括宋庆龄原状陈列——主楼,畅襟斋、畅襟斋东、西耳房、东、西连廊、濠梁乐趣、濠梁乐趣东、西平顶房、观花室、东配房、南、北耳房、南楼、听雨屋、瑰宝亭、大门, 维修建筑总面积约2830 平方米。

此次古建工程的修缮原则是,原址保护、修旧如旧,尽可能少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最大可能真实完整地保存历史原貌,确保故居文物建筑特色。比如对于油饰部分,负责修缮工作的施工方工程师王铭劼说“故居现有的室外油饰,我们将全按传统古建作法重新施工。对于原建筑部分部位缺失的彩画,会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补绘。


修缮前南楼破损严重


修缮后的南楼



修缮前畅襟斋北侧


修缮后畅襟斋北侧


对于这次故居修缮工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党组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工程工作小组,由李安晋任组长,艾多、衣学磊任副组长。基金会主席王家瑞,常务副主席杭元祥、副主席于群、井顿泉,秘书长李松武等都亲自到工程现场视察调研。宋庆龄故居与施工方、监理方每周或双周召开协调会,控制工程进度,严把工程质量,及时解决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故居还在主楼原状施工过程中组织全体员工轮流“旁站”,保障文物安全。已在故居工作37年的故居安全保障部主任李建成感慨地说“宋庆龄故居60多年没有大修过,此次的全面修缮基本将威胁古建安全的隐患彻底解除了,我心里感到十分安稳。

 

         王家瑞、井顿泉视察修缮中的主楼


杭元祥视察东大门建设项目


于群视察在建工程


伴随此次古建修缮工程,故居对安防、消防、防雷、电路改造等项目进行提质增效的“故居平安工程”也全面启动了。一是一期投入资金55万元,完成了主楼区域监控线路改造,将主楼监控设备由模拟摄像头改成数字高清设备,更换入侵报警线路。二是投入50多万对湖帮进行了加固,清洗了湖内淤泥。三是利用卧室、书房等文物房间粉刷油饰时机,对电线线路进行了规整,即将前些年电路更新时在主楼文物房间明敷的临时线路全部拆除,按照原管路重新走线,恢复了原状。四是投入49余万元完成建筑防雷工程。这些改造项目不仅解决了建筑物本体的安全隐患,也极大程度消除了影响故居整体安全的危险隐患。

      

湖底清淤

  (三)

宋庆龄故居原状陈列,主要在主楼之内,是宋庆龄逝世后,由中央成立的“执行宋庆龄同志遗嘱临时八人小组”,在邓颖超、廖承志等中央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决定保留下来的宋庆龄生前工作、生活原貌,以使她的生平事迹和伟大事业更好的展现出来,激励后人奋勇前进。因此,主楼是这次古建修缮的重点。

前期勘查调研的结果显示:尽管主楼的主体结构比较稳定,钢筋保护层保存状态较好,无明显裂缝,但其瓦面、墙面存在风化酥碱现象,油饰残损较为严重。其门窗也是五六十年前的木门窗,由于材料的自然老化,油漆保护功能丧失,木构件处于潮湿状态形成糟朽,直接影响了展陈的效果。经设计、施工、监理和甲方多次开会沟通商谈,确定了主楼主要维修方案是:一方面将屋面挑顶修缮,更换屋顶碎裂瓦件,外檐的油饰铲除至基层重做地仗、油饰外檐的现存彩画现状保留外墙、槛墙全做整修。另一方面,整修变形木门窗50%,饰桐油三遍,部分残破纱窗也重新作了更换。修缮后的主楼,结构风格未变,粉刷一新后,更加恢宏大气,彰显出主人生前端庄、坚忍的个性。


修缮前主楼檐头残破


修缮后主楼檐头


修缮前主楼油漆脱皮爆裂


修缮后主楼局部


粉刷一新的主楼内部


修缮后的主楼及濠梁乐趣厅


此次修缮还特别注意保护了主楼中院内的两颗西府海棠。这两株西府海棠是清醇清王府中原有的古树。宋庆龄生前在海棠花盛开的时候,经常邀请友人来院内赏花。在果实成熟的时候,宋庆龄用它制作海棠酱,分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品尝。但经过200多年的岁月沧桑,两颗海棠树出现了生长衰退、病害枯枝、根系生病等问题。此次修缮,将影响海棠树根系周围的原地沟拆除,填上肥沃土壤,有效改善它们的生长环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1月,正在修缮期间,西面的一棵西府海棠树被评为北京“最美十大树王”。


西府海棠树


施工保护中的西府海棠


故居古建修缮工程总指挥、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艾多主任表示此次故居古建修缮工程的开展和顺利完成,是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领导的大力关心下,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及北京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有力支持下,工程相关各方辛勤工作、努力奉献的结果,衷心感谢大家。故居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保护文物安全的力度,用好红色资源、弘扬宋庆龄伟大精神,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把故居建设成最好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各大单位来到修葺一新的故居举办主题党日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柯鲁克参观故居


时代小先生在故居讲解


百年风雨,百年见证。宋庆龄故居从封建时代“家天下”王府宅邸、到新中国人民领袖的住宅,再到如今修葺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的故居纪念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重新开放,它将以崭新面貌和时代气象,迎接海内外宾客的到访和参观。

来吧!宋庆龄故居欢迎您!